“让诸位同僚久候,是汤的不是!”一位穿着常服,佩着青授,揣着银印的年轻男子,笑眯眯的朝着众人拱手拜道:“往后,还需众贤驽力辅佐,协助本官,将这南阳大治,上报君父。下慰父老!”
不用猜测,此人就是那位天子潜邸时的三巨头之一,号称法家后起第一人,晁错的接班人。未来的准三公,铁上钉钉的九卿,鸿固原的张汤了。
除了他,谁还够资格穿上那代表两千石的青授,揣着那只有两千石才能怀揣的银印呢?
秦以来。官员在外就必须穿绶怀印,以示自己身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就连那最低级的亭长,也有‘五两之纶,半通之铜’。象征着其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
而两百石以上,称为‘有秩’(有编制)的官员,就‘皆为通官印’。
所以,你要是穿越到秦汉时期,想要知道,对方是当官的还是个老百姓。就看他的绶带与印章的颜‘色’就可以了。
通常有绶带,怀里还揣个官印的,就必然是官员。
而金-紫-青-黑-黄,则构成了官员绶带的五个等级。
“不敢,不敢……”杨学之带着群官道:“吾等必恭从明府之意!”
汉室郡守,权责之大,也是远超人们想象的。
全郡上下的大部分官吏与事务,几乎尽‘操’于郡守之手。
除了县令、县尉由朝廷委派的那部分外,其他的人,郡守是想捏个圆的。就捏个圆的,就捏个长方形,就捏个长方形。
当然,这也要看郡守自己本身的能耐了。
能耐不够。被人架空,也是常事。
譬如,宁成,史书上的评语就是:为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
宁成也因这个‘性’格,在历史上官运亨通连郡守都能凌迫、威‘逼’、架空,这人能耐可见一斑,自然要重用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