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诡异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国家主动地跳出来充当华夏和安南两国停战谈判的中间调停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华夏和安南都在暗自蓄力,一旦双方谈判破裂,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肯定瞬间爆发。
对于这次谈判,杨卫平明显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当时一号首长问他要不要作为华方的谈判代表出席,杨卫平想都不想就婉拒了。
与其在谈判桌去跟安南猴子磨牙浪费口水,他还不如多抓紧点时间,琢磨着怎样来提升海军的战斗力。
我国当前的船舶工业还是太落后了,造老瓦号这样的轻型航母已经达到了现有船舶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极限。
分段式船舶制造技术,也还是在盲人摸象,远远没有从苏联人手里学到精髓。
照杨卫平的本意,航母要不就不搞,要搞的话,最起码也得搞上一世瓦格良号那种第三代常规动力重型航母。
然而,凭我国现有的造船技术,二万吨已经到顶了,要搞排水量更大的,就连笼骨也没法搞出来。
舰船用的军用特种钢技术,这对杨卫平而言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上一世我国在军用特种钢材方面并不差,只是因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倾销,使得我国的船用特种钢就算生产出来也没人买。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钢铁就成了战舰最忠实最亲密的伙伴。一艘艘威武庞大的战舰在大洋上劈波斩浪,是钢材撑起了它们的坚固脊梁。也是钢材为它们披上了一件件精钢铠甲。
两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对军用特种钢材的发展脚步从来没有停止。那些看上去形色单一、毫无生命迹象的舰艇用钢。竟有几十个型号、上百种规格,它甚至决定着舰船装备的升级换代。
杨卫平在对国防科工委所属的重型军工企业进行摸底考察的时候,就已经为包钢、京钢、沪钢、鞍钢、武钢、湘钢等钢铁企业,制定了一揽子发展规划:
改进提高现有材料和发展新材料并举,对现在成熟钢钟不断改进提高,进行深化完善的研究。对技术指标要求、冶金工艺方法、化学成份分档、钢板厚度规格、钢中夹杂元素及冶金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鉴于舰用特种钢材批量小、规格多、要求高的特点,杨卫平对各大钢铁企业分别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升级方案。
像正在建造的老瓦号轻型航母。其甲板就采用了一款屈服强度达到690pa级的高强钢作为航母甲板用钢。
材料历来都是杨卫平最为关注重视的基础工业。在他上任国防科工委主任之前,我国的军用特种钢最大屈服强度只有320pa,面对这样的现状,杨卫平当然要下大力气为全国的钢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计划经济的优势,在这次对钢铁企业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再一次得到了充份的体现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