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杏佛早年加入同盟会,并曾在孙中山的临📉🙁时南京政府中任职,后赴美国🟦留学,攻读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归国后,长期协助蔡元培工作,是蔡元培创建中央研究♀院的最得力的助手。
蔡🙁😿元培曾说:“我素来宽容而迂缓,杨君精悍而机警,正可以他之长补我🟦之短。”
1933🅭年,杨杏佛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物理学家丁西林短期🌌♑🇮代任总干事一职,继🀥⚤由地质学家丁文江接任总干事。
丁文江早年留学英国攻读动物学和地质学,192🚬🖢🔏2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地质学会,与翁文灏合著《第一次中国矿业纪要》。他是一个精于科学又长于事务管理的科学家,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后在科研组织管理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蔡元培称他是一位“有办事才能的科学家”,“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
作为一院之长的蔡元培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为科研人员竭尽所能地创🟦造学术研究条件和空间。各所的学者要去全💺🖸国各地进行科学调研,蔡元培总是和国民党的各地方军政要员积极接洽,要求☁他们尽力协助。
对自己🜨🄬聘任的🚕📍专家学者,蔡元培则用🖖💥📾人不疑。
时任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组主任的陈翰笙回忆:“蔡先生是院长兼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但所内的具体工作,全都放手让我主持,从不干扰。重要事务,由我去向他报告,他仔细地、认真地、虚心地听取😞报告,先征求我的处理意见,然后由他提出具体办法来同我商榷……我去信请教时,他都亲笔回信,具体而切实,从没有训人的口吻。他不仅对我是这样,他对中央研究院每一个工作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平等相待。”
蔡元培领导创建中国研究院,是他继担任民国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之后,对于中国文教科研事业所做的又一个丰碑式功绩,以至有人评价,这是“蔡先生对于我国学术之最大贡献”。
1949年,国民党当局迁台。12月,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全部以及数学研究所的部分共二千多🅚🖕箱重要图书、文物、仪器、设备运往台湾,迁至台北的台湾大学,暂存在桃园县杨梅镇今桃园🕱🍘市杨梅区火车站仓库。其余研究所皆留置于中国大陆,并发展为后来中国科学院之主体中国科学院早期的外文译名亦一直沿用AcademiaSinica,现多采用英语eseAcademyofSces,但仍有部分研究所沿用拉丁文译法。
由于多数院士及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会议所选出之第三届评议员32人都留在大陆或留置国🁖外,在台者仅有吴大猷、朱家骅、凌鸿勋、李先闻、吴敬恒、胡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王世杰、王宠惠等人,不足法定人数,两会无法召集并行使职权,在一段时间里,台“中研🇵院”陷入半停顿状态。
1954年,经朱家骅多方奔走,在台北市南港区现址营建院区🔀♋。植物研究所在台“复所”📣。
1🙁😿955年,成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及中央研究院近民族研究所筹🟦备处。
1957年,多方讨论出“以报到登记人数为实有全体人数”之办法🜓并呈奉台湾当局领导🅣人令准,于4月2日🎬在台举行第二次院士会议,4月3日举行第三届评议会首次会议。
同年12🅭月,胡适继🕺🎪朱家骅之后担任院长,次年正式就职。化学研究所在台“复所”。
经胡适、王世杰、钱思亮、吴大猷、李远哲、翁启惠等院长之戮力经营,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逐渐形💇成了今日之规模。
这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