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今天巧遇在了一起,那就一起游吧。
游泳票当然已经不再成为问题。
洪衍武他们一行五人甚至都不用在外头继续等待挨晒了,在许多羡慕的眼神里,直接跟着“老刁”提前进入了游泳池的大铁门,各自开始换衣服。
“陶然亭游泳池”的男女更衣室是南北通透的两个房间。双向分别都有进口和出口,黑色的屋顶,浅绿色的房间,一看就是仿苏式建筑。
里面的空特别大,屋子中间都是木头的长条椅,至少可以容纳几百人同时换衣服。
屋子四周又有许多类似于售票口的小窗口,那是存放衣服的地方。
那会儿可不像后来的游泳馆,每个人能有独立的更衣柜。人们必须要把换洗衣服打好包,然后统一拿到这些存衣服的窗口里存放。
里面的工作人员收到衣服后会存放在一排排的货架上,然后再把相应的号牌交给存衣服的人。
这种方式当然很不方便。
首先必须得自己带个小包,其次鞋要和服装混装在一起。
那时候基本都是网兜,还没有塑料袋,很容易弄脏衣服,而且换洗衣服打好包后,等再穿的时候也会变得皱巴巴的。
最后还得排大队。一开场所有人都会一股脑儿的进来,一瞬间,椅子和存衣服的窗口都会成为紧缺资源。
不用说,在这种公德和秩序缺失的年代,单独的人和老实人自然是最吃亏的。
他们是弱势群体,往往会因频繁加塞的小团伙被排挤到最后,在更衣室里就得耽搁小二十分钟。
咳,但这也没有办法,哪儿哪儿都一样。况且这里已经是当时平民百姓能接触到的最好条件的游泳池了。
至于洪衍武,他倒是从来不用为排队发愁的,而且换衣服的经验也比较丰富,对于鞋和衣服分开有自己的办法。
那就是多带几张报纸,把仨人的鞋脱下来后裹上报纸,单装在一个网兜里。然后再把装鞋的网兜和装衣服的网兜系在一起,这样衣服就不会被鞋染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