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煦和,闲适悠足。
陶瓷窑里的案桌上,槿荣依次摆放了玻璃,鱼鳔胶和木板。
姚叔看这三样东西,顿时摸不着头脑。难道槿荣是要把玻璃和木板贴在一块儿不成?是打算写字,还是同其他人那样尝试照人影儿?
他摇了摇头劝道:“槿荣啊,这几样东西有人试过,不好使的。”
“不只是木板,就连瓷板、石板、黑墨和白纸,乃至油盐酱醋都有人试过,通通不好使,无论如何都照不出人影来。”
姚叔嘀咕着:“说来也是奇怪了,怎么盐湖里的水可以倒映天空;有时夜晚的玻璃,或者拉了窗帘的窗户也能映出人影。可当正儿八经想做出这样东西的时候,却怎么都成不了。”
槿荣面带微笑,咣当一声,把两个沉甸甸的银元宝摆在桌子上。
她信心十足地说道:“有了这个东西,估计就成了。”
姚叔眯了眯眼,打量着面前这个色泽如月,亮澄澄的元宝。
若是几百年前,桃花村的先祖们或许还认得此物。不止是银,他们还认得金、玉、铜和铁,知道那是难得的、值钱的稀罕物。
但六百年后的今日,桃花村的乡人们,除了读书好学的,便再也没人知道这些陌生的东西了。
槿荣笑着介绍:“这就是银了,我和裴松今日上山寻摸着的,在外头很值钱的;而且您看,多漂亮啊。”
说着,槿荣递过其中一个银元宝到姚叔粗糙的手上。对方摩挲了两下,举在眼前,叹道:“是真的挺好看。原来这就是银,像是把月亮握在手里。”
陶瓷窑不像外面,透进来的日光少。之前开的窗子本就不大,哪怕安了玻璃也颇为阴暗,倒显得这个银元宝格外的发亮。
瞧着姚叔稀罕地摆弄着银元宝,槿荣颇觉欣慰。
银是反光率极高的材料,她从前生产的镜子多数都是用纯银做的,只有极偶尔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次一等的水银。
至于原因,说来惭愧,彼时是因为纯银的镜子更容易抬价,利润空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