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林有德终于在北极圈内挪威所属的岛屿上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核弹。
之所以这么迟,是因为这个时空的林有德对核弹的需求并不大,他已经有一件大杀器在手了,那自然可以慢慢折腾核弹这东西了。而且因为德国的火箭技术比美国要更好,所以拥有核弹之后反而是德国会首先形成核威慑能力,因为德国用火箭就能轻而易举的把核弹发射到英国,而且这种投送几乎无法拦截。相比之下美国人只能用轰炸机来投送核弹,在德国防空网完好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直接将核弹投到德国头顶上。
当然,美国人现在正在努力研制同温层堡垒,以求能够在德国防空力量控制的高度之外进行攻击,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林有德的航空企业也在拼了老命的提高德国空军的作战高度,林有德开发的高空截击机,作战高度已经可以抵达同温层。
而且,这个时空的德国人在空气动力等方面远比美国佬有优势。
在另一个时空,德国虽然弄出了飞翼式的ho229和前掠翼的ju287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机体,但相比财大气粗的美国佬,德国人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积累明显不足,毕竟只有美国佬才能一个接一个弄出各种实验用的玩具,战后也只有同样拥有大量资源的苏联有办法和美国分庭抗礼。
国防工业尤其是航空航天工业都是超级烧钱的项目,不是每个国家都能烧得起。另一个时空,一开始英国和法国还分别研制自己的战斗机,但随着航空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烧钱度也直线上升,烧着烧着英法都烧不动了,只能走联合研制的路子。苏联虽然一直在和美国拼着烧钱,看起来好像五五开的样子,但烧到最后苏联把自己烧死了——当然苏联挂掉也不光是军备竞赛烧了太多钱的原因,但如果没有这种玩命的军备竞赛,苏联大概可以多存活一段时间。
而另一个时空的中国,一开始是根本烧不起,只能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发展经济,什么先进玩意儿看到都楸能流口水。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为毛不打,觉得中国太怂,但其实当时中国军方自己心知肚明,就算美国佬不来帮忙,中国军队也不一定能干死台湾,当时中国空军手里的三代机算一共才24架——你没有看错,24架苏27就是当时中国军队手里全部的家底了,其他都是八爷七爷还有六爷。就算算上96年从俄国交付的第二批购买的苏27,中国军队一共才48架三代机,而且因为几乎没有配套的电子战能力,这些飞机都不能算是形成了战斗力。
后来终于有点钱了,烧了好多年,才在以色列和俄国的帮助下烧出了自己的三代机歼10,但歼10型最开始的设计并没有军迷们想象的那么好,尤其是进气口和机体之间的那几根结构强化用的柱子,更是让这型战斗机的时髦度降低了好几个档次——平时军迷们总说时髦度低才有战斗力,但事实上,在飞机这个领域,还就是时髦度高的战斗力高,气动能力越好的战斗机外形看着越漂亮。
再后来又烧了很多年的钱,做了很多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终于把歼10的棍子给拿掉了,搞出了歼10b,光从这个过程,就知道独立开发战斗机是多么的困难。
如果这还不够直观,看看日本就好了,日本在众多精神日本人的概念里,属于仅次于美国的强国,比俄罗斯还厉害,但是偌大日本,高战斗机的时候还是碰了一鼻子灰。而且这还是在有美国人的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碰的一鼻子灰,最终搞出来的f2,连日本军迷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这其中就包括美少女游戏剧本家早狩武志,这家伙写的空战题材美少女游戏《群青の空を越えて》一开始是打算让主角开f2的,结果写到一半f2的真实性能被公布,失望至极的他就把剧本中的主力战斗机改成了瑞典萨伯公司的一代名机。
日本搞不出战斗机的理由无非就是烧的钱不够,积累的数据太少。美国固然可以给你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但他不会也没有办法提供自己在技术累的过程中获得的那些无形资产——包括经验丰富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和设计师等等等等。
而中国这些年,虽然一直在干仿制和山寨,根据米格19仿制出六爷,根据米格21仿制出了七爷,但在这个仿制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在积累那些技术数据和各种无形资产。
到了歼20问世的时候,中国的航空设计人员在鸭翼布局和三角形主翼的设计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技术储备,所以最终才会有了歼击20的外形——那基本就是集中国飞机工业50年之大成的布局,仔细想想,中国的新战机也只能是这个布局,因为一路就这样积累下来,要改别的布局还要重新实验重新积累。
回到这个时空,这个时空德国在空气动力方面的优势就在于,林有德上来就把一系列可行的气动外形都给德国科学家弄出来了,摆在那里等着你们自己去实验去积累,这可比啥都不知道一点点摸索也直接多了。
所以停战之后这几年,德国航空工业的设计者和研究者也腾出手来了,不用那么加班加点的改进飞机满足战争需要了,所以他们就系统性的把林有德弄出来的所有概念图都做成模型,放进风洞反复实验。
这个过程中德国的专家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数据。
德国的空气动力学理论研究也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有了飞跃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