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恳请诸位,为了我们大秦宽广稳定之将来,多想一步,就如当年商鞅入秦进行变法有许多人反对一般,这篇奏章一经公布,你们不假思索便反对,和当年朝堂上反对商鞅的那帮人,有何区别?只因我等享受了商鞅变法带来的利益,就不思考继续前行的对策了么?我大秦的臣子何曾变得如此顽固腐朽了?列位都是我大秦的肱骨之臣,都是抱着为我大秦强盛的目的站在此处讨论,既如此,何不抛弃眼下的寸许利益,展望将来之大计?寡人希望诸位,先想一想我们大秦之境况,大秦的百姓过的日子,再想想其余六国的百姓和他们过的日子,最后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必要修改秦律。”
臣子们沉默下来,过了片刻,大家三三两两交谈起来。反对最激烈的蒙骜神色也松动了,和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认真探讨起此事的可行性。
嬴政垂首看着手里的竹简,眸光闪亮。他早想到秦律的问题,当时他想的是一统六国后再改律法,完全来得及。但是昔伊呈上的《谏五刑书》却告诉他,若是现在不改进,未来一统六国后再改进就晚了,会对未来的统治造成极大的不利——最后这句话她在文章中毫不客气地点出,估计是看了这句话,蒙骜才气得跳脚的。
这篇奏章上严肃地把每个国家的人民的脾性和每个国家的制度进行探讨比较,最后得出秦律要从当下进行修改,首当其冲便是要修改五刑,先从秦国人民做起,可以咸阳城为试点,若是行得通,再往全国范围内推广。
《谏五刑书》中对律法的更改是这样说的:“其一,大辟更名为死刑,删车裂、凌迟、绞、戮、枭首、腰斩等七类刑罚,徒留斩首一刑,以慑众人;其二,墨刑、劓刑、剕刑、宫刑,按罪责轻重,依次改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广设监牢,羁押重罪者。重罪者于监牢内劳作得以减刑,亦可流于边疆充军卒得以减刑……”
此篇奏章中详细阐明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分别是什么,以及它们起到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还阐述了重罪者在监牢内劳作换得减刑的作用。嬴政反复看了好几遍,不得不赞叹想
出这套“新刑罚”
的昔伊是个天才。
能将受了大罪的人也利用起来,免费为国效力,甚至在效力的过程中改造行为和思想,最后变成一个各方面意义的“正常人”,说明这个想法的提出者,是个深谙人性的人。
若说他之前听了昔伊对国家的看法后,内心大受震动,在她呈上这篇奏章后,他觉得,自己的妻子的眼界在某些地方甚至超越了他,超越了时代。这样一个有眼界的人,待在后宫里是极大的浪费,他下决心让她同他一起临朝,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虽然当天大家对《谏五刑书》这篇奏章最后也没讨论出个结果,嬴政的心情还是很好。他不着急群臣一时的反对,当年商鞅入秦,大家对商鞅提出的重刑和罪责连坐也颇有微词,但是后来商鞅变法还是各方面成功了。秦国可以变法成功一次,就可以成功第二次。嬴政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先解决封后大典的事。
本来,他想着封后大典就规规矩矩的办。但是妻子的《谏五刑书》呈报上来,他觉得不能按照以往那样普普通通地办。他的妻子以后是要走到台前的人,如果只是普普通通地办,妻子未来提出的建议就要假他人之口和他人之手来传达的。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他和妻子夫妻一心,他不会抢占妻子的功劳,况且昔伊有时候很敏感,万一自己做这样的事惹她不快,不愿意再帮他,那可是大大的不利。
嬴政这样想着,便和众臣提出要大操大办封后大典的意思。众臣没有不允诺的。大王专宠王后,王后又很会做人,诸位臣子都很敬爱她,所以都表示赞同。但是当嬴政提出,要用当初秦昭襄王从周赧王手里得到的九鼎祭天庆贺昔伊的封后大典。群臣们一下又炸了锅,这回大家都没有示弱,纷纷表达自己的不赞同。
嬴政很生气,但也没法子,于是他同意不用九鼎祭天,但还是要造另一样代替九鼎的物件庆贺封后大典,另外,他要求大典后,王后和他一同上朝听政。
群臣都不说话了,最后,大家才勉强答应了嬴政的条件。